專家簡介
許詩浩


兒童康復科主治醫師 從事兒科工作十余年,曾于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研修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一年。主要研究方向:兒童神經發育障礙性疾。ü陋毎Y、多動癥、抽動癥等)、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ń箲]、抑郁、強迫等)。目前擔任河南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發育行為學組委員、河南省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分會委員、商丘市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秘書、商丘市康復醫學會秘書。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急需綜合措施予以干預。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但如果受到精神心理問題困擾,痛苦也是真實的,并不是脆弱或者矯情!兒童的青少年心理問題逐漸凸顯,需要更多人的關注。那么兒童青少年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我們該如何識別與處理?
890健康小學堂
孩子出現以下信號家長要注意
信號一:厭學
孩子不愛上學,家長會本能地警醒,并會去找外部環境的問題:學校的教學方式太過死板?老師的行為不當?孩子在學校遭受霸凌?當然,這些都有可能是原因。但如果孩子的表現和其他同學差別過大,那么家長就該警惕,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問題。
信號二:沉迷網絡和游戲
現如今,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網絡。但如果孩子過于沉溺于虛擬世界,甚至放棄自己的前途學業、人際關系,那可能就不僅僅是管不住自己了,而是心理出現了問題。
信號三:拖延
孩子如果僅僅偶爾出現拖延的情況,可能只是因為犯懶。但如果一直拖延,事事拖延——管制引導都無效,那么家長該做的就不是如何“教育”,而應該用科學的辦法著手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了。
信號四:不出門
孩子天性活潑,熱愛戶外活動,喜歡找各種樂子,如果長期不愛出門,做宅男宅女,那心理上很有可能是有問題的。
信號五:不與人交往
內向跟不與人交往是有區別的。內向的孩子雖然不愛主動表達,但是會通過眼神、身體語言等發出自己對人感興趣的信號,他們不愿意成為人群中心,但挺喜歡待在小伙伴中間。如果一個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連好朋友也越來越疏離,家長就要十分警惕了。
信號六:厭惡老師
跟第一個信號類似,家長除了找老師的原因,還得找孩子的原因。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對老師沒有什么意見,突然開始厭惡學校厭惡老師,那也許是在釋放他厭惡這個世界的信號。
信號七:早戀
男孩女孩互相有好感,是人之常情,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夠處理好喜歡一個異性跟自己學業和生活之間的關系,學校家長對此報以寬松的態度,能夠讓孩子更容易處理好這個關系。但是,如果孩子認為“愛情”就是一切,沒有愛情全世界都沒有了,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信號八:砸東西
暴力行為就是心理出現問題的表現,如果此刻讓孩子畫一張畫、拍一個視頻、創作一段音樂,很可能會呈現出令人驚悚的作品。很多孩子會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拼命地去摔東西、砸東西,一邊砸一邊還念念有詞。這個時候,往往是孩子心理上有很多情緒需要發泄。
信號九:攻擊他人
砸東西是對著物品撒氣,攻擊他人是對著人泄憤,這都是屬于暴力行為。尤其對于已經懂事的青春期孩子來說,暴力行為不僅僅是性格所致,更是心理問題。
信號十:考試綜合征
考試綜合征是指患者由于心理素質差、面臨考試情境產生恐懼心理,同時伴隨各種不適的身心癥狀,導致考試失利的心理疾病,還可形成惡性循環。
信號十一:睡眠不規律
很多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就愛躺在床上睡覺,不分白天黑夜地睡。而另外一些孩子卻是不睡覺,或者睡眠質量不好,這又會導致他們白天無精打采。睡覺,也變成了心理問題的借口,或者寄托的方式。
信號十二:飲食出現問題
很多家長往往把孩子表現的“厭食”視為“挑食”,把 “貪吃”視為“愛吃”,其實,無法抑制地不愛吃飯和一吃就控制不住地停不下來,都是孩子心理問題的映射。
以上這些信號,獨立來看問題都不大,也可能是孩子青春期自立情結(俗稱逆反)的表現。但如果一個孩子出現了五個以上的信號,家長就要高度重視了——孩子不僅僅是跟家長出現了代溝,也不僅僅是自立情結的乖戾行為,很可能他在經受人生中從未有過的心理障礙。
如何預防青少年產生心理問題
1.父母應注重對孩子早期人格的塑造和培養。
良好的人格關系到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格與家庭教養方式有密切關系。理解、溫暖、鼓勵的教養方式更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而拒絕、批評的教養方式極易形成不良的人格,所以,父母應該采取積極的教養方式,這樣更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形成。
2.父母應注意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沃土,父母關系和諧、家庭氛圍溫馨會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同時,父母的行為還會起到示范作用。
3.孩子要掌握情緒調節策略。
青少年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情緒容易出現波動,且缺乏情緒調控能力,因此其最好掌握一些情緒調節策略,比如放松訓練、合理情緒療法等。
4.孩子要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
研究表明,體育、音樂、繪畫、陶藝等興趣愛好可以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對其個性、情緒等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5.要學會尋求專業幫助。
家長、老師和孩子都要正確認識、重視心理問題,切勿諱疾忌醫,在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6.知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很特別的一段時期,需要家長、老師、孩子了解、掌握這段時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征,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學校、社會、家庭要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調試策略,如人際交往技巧、學習適應策略、考試焦慮調整技巧等。